清华学霸解析:托福考试的真正意义和攻克秘术
本文的目标读者,是自认为英语基础不好的托福新手,以及多次考试仍过不了100的钉子户。文章先深度剖析托福不提分的错误备考方式,再分享科学备考方法的道与术。全文共6609字,阅读需要10分钟,完全理解需要1小时,如果能领会文章深意,托福必过百。
一、99%的经验贴对于你没有价值
托福考生们面临的问题,不是培训班太少,而是不靠谱的太多;不是资料太少,而是冗余的太多;不是经验分享太少,而是重复的太多 —— 多到大家根本分不清到底哪些对自己是有价值的。
截止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,知乎在“托福”这个下的精华答案有367个,其中多半是经验分享;网上留学的论坛、出国考试的论坛、贴吧、豆瓣小组中的经验帖更是不计其数 —— 然而其中99%都在重复。
既然如此,且先看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好了,我认识三个人,托福都过了100分,他们的经验分别是这样的:
第一个是我的好友,姑娘G,她早早计划出国,整天忙着刷GPA,还要跟着导师做研究发paper。她表示根本没空复习托福,就用微信语音练了几套口语,然后就上考场了,考完苦着脸跟我说考砸了,最后打电话给我报分114(R27+L30+S28+W29),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… 她表示只是运气好,平时积累比较到位。
第二个是汉子L,好吧,其实就是我自己,一战备考了一个月,平均每天花3个小时左右,分数是104(R29+L27+S23+W25)。别人问我怎么准备的, 我老老实实的说自己翻了翻OG,重点看了托福考察的能力点,然后做了6套TPO,做的过程中仔细分析了听力和阅读的失分点并不断改进。口语练了黄金80 题,然后看了个老外讲解托福口语的视频,记了几套回答模板。写作到后来没时间准备了,匆匆翻了翻《十天突破托福essay》就赶鸭子上架了。
第三个是学弟Z,一年半考了5次托福,生生从裸考79 (R22+L21+S14+W22)刷到了106(R30+L29+S23+W24),他的经验嘛,在一亩三分地TOEFL版有个精华帖,哗哗的写了一大页,阅读听力作文口语都有涉及,还分析了几个考场的不同,讲解了临场的心态。
各位看官,你们说谁的经验最靠谱?
第一个肯定不靠谱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姑娘是个学霸。你知道她所谓的平时积累是啥嘛?她初中就学完了新概念全四册,进过“希望之星”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 赛;高中英语作文每篇都被老师当范文讲;看美剧从不带字幕,参加学术会议和国外的教授们谈笑风生。所以这种经验听完也就只好呵呵一笑: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。
第二个可能有些参考价值是吧,虽然不是大神,不过可以看出这哥们英语底子还凑合。嗯,我当初四六级都是裸考,分数在是620和 560左右,对英语比较有热情,平时看书的原则是能看英文原版就看原版,考试前的大半年,整天走在路上也挂着耳机听听ESLPOD,Sixty Second Science啥的,专门选了口语课上,还练过《American Accent Training》。不过我平时没啥机会说,也没怎么写,口语和写作自然一般,所以我的托福分数也体现了这个特征。
第三个感觉和大多数人比较贴近。学弟坦诚他从开始学英语起成绩就没好过,大学英语险些挂科,多亏老师从及格线下把他拯救起来。大二开始准备托福,还报过强化班(虽然他自称没啥用…),一路摸爬滚打,各种反思总结,最后终于达成目标,堪称励志典范。
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状态和前两者比较接近,那你不是本文的目标读者,剩下的对你基本都是废话,可以不用看了。
剩下的会觉得第三个最有参考价值,对吧?毕竟大多数人跟他差不多,底子一般,对英语也谈不上热爱,要不是要出国,谁特么愿意费心费力又费钱的准备那GT考试?
但我要说的是,这个经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。
二、为什么大部分经验不适合你
我访谈过大把的高分学员,翻看过各大论坛的种种经验贴,大多数的高分经验分享,逃不出上面说过的三种类型,以学霸、学民、学渣来划分的话:学霸提倡英语能力 来自常年积累,考试啥随便准备下就手到擒来;学民表示自己有一定的基础,辅以适当的练习,即可获得理想的分数;学渣们大多临时抱佛脚,初战惨不忍睹,只好 一路挣扎打怪升级,历经种种辛苦才能达成目标。
为什么无论哪种类型的经验,对听众(读者)都没有太大价值呢?是因为分享者对听众毫无了解,而学习本身是一件个性化的事情。这些经验完全没有站在听众的角度来分析问题,它们大多是像纪录片一般讲述自己的活动:用了哪些书籍,用了什么软件,做了多少TPO,背了几套模板,写了多少essay,翻了几遍机经。听众只能根据其中零星的背景信息(四六级多少分,考了多少次托福)来匹配自己的背景,然后判断这个经验对自己是不是有用。然而人的背景千差万别,仅仅依据几个分数就能判断两个人英语水平是否近似吗?即使分数相近,你就能确定你们的词汇量、语法掌握程度、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水平差不多吗?
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,鸡、鸭、鸽子都要过河,鸭子游过去了,鸽子飞过去了,鸡一筹莫展;前者说我跳下水自然就浮起来了,拿脚蹬水就游过来了;后者说我扑腾下 翅膀就起飞了,多扑腾几下就飞过来了;鸡琢磨着大家都是两条腿一双翅膀,为啥我既游不过去也飞不起来呢?没办法啊,背景不一样啊,要真是只鸡,那也只好找个桥过去了...
所以说回来就是要对症下药。现在的问题是,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自己的病在哪儿,就到处开始求药了,那能治好你的病吗?太多人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花了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别人的经验,借鉴别人的方法 —— 诚然有人从这些经验中获益,但依然有很多人在挣扎,一战、二战直至N战,这些人真的有思考过:这些经验适合自己吗?
什么样的经验适合自己?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好的?
三流的经验记流水账;二流的经验分享感悟;那一流的呢?
我以为,一流的回答和分享有两种,一种讲道,一种讲术。前者教你怎样,提出问题和剖析问题,传授的是思维方式;后者授人以渔,教你做成一件事的方法。有道无术容易落入空泛,有术无道则缺乏视野境界,定要两者相辅相成才好。


举报X
提交声明: 本文由入驻中国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中国国际教育网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